臨沂市“ 誠實守信”好人李振江上榜
評議方式一
評議方式二
識別上方二維碼,點擊評議好人→ 類別→ 誠實守信→ 李振江 → 加入→ 向他們學習;
或者點擊評議好人 → 省份 → 山東 → 李振江 → 加入→ 向他們學習。
評議規(guī)則
每位網(wǎng)友對每位候選人只能評議一次。
請為臨沂好人李振江一同助力!
李振江事跡簡介
九旬老人踐諾言 義務守陵二十一載
李振江,男,漢族,1934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臨沂市蘭陵縣大仲村鎮(zhèn)陡溝莊村村民,陡溝莊烈士陵園義務守陵員。21年來,這位九旬老人每天早晨5點前到陵園清理雜草和道路,用壞的工具就有幾百套;注重傳承紅色基因,耐心為人們講述那段崢嶸歲月,講解紅色故事1000余次;始終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陪伴革命烈士的初心和諾言,7000多個日日夜夜,默默無聞地守護著長眠于此的18位抗日英烈忠魂。先后被評為“山東好人”“臨沂好人”。
紅色血液染初心
1944年,李振江剛剛10歲,這年的臘月初八異常地寒冷,村民心里惶恐不安,因敵偽軍榮子恒率領1000余人進駐了陡溝莊,攪得村內(nèi)不得安生。
八路軍魯南軍區(qū)5團利用敵人在陡溝莊落足未穩(wěn)的有利時機發(fā)動進攻,經(jīng)過一天的激戰(zhàn),陡溝莊戰(zhàn)役大獲全勝,斃傷敵偽軍300余人,但我軍亦有18位戰(zhàn)士壯烈犧牲,村民含淚將烈士的遺體安葬在陡溝莊村。
陡溝莊這場戰(zhàn)斗,對于李振江來說,是難以忘卻的童年記憶。他目睹了戰(zhàn)斗的慘烈,第一次看見先烈們?nèi)绾斡悯r血染紅了村莊。當時雖然年紀尚小,但李振江被戰(zhàn)士們的精神深深鼓舞,他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在他們的熏陶下,李振江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共產(chǎn)黨,什么是人民軍隊……望著硝煙依然尚未散盡的戰(zhàn)場和烈士們的墳塋,年幼的李振江心里特別不是滋味,能為烈士們做點什么就成了他的心事。
日月輪回伴英魂
2003年,已經(jīng)69歲高齡的李振江依然記掛著烈士們,他向村里申請,想踐行陪伴革命烈士、傳承紅色基因的初心和諾言。就這樣,他成了陡溝莊烈士陵園的一名義務守陵員。后來,他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以歷史見證者和黨員的雙重身份守護著18名犧牲的烈士。
為了維護陵園環(huán)境,李振江老人日復一日地在陵園里忙碌著,或是拿起掃帚一遍遍仔細地清掃掉落的松針和浮土,或是拿著抹布小心翼翼地擦拭著墓碑。逢年過節(jié)時,老人會到每個墓碑前祭奠烈士,給他們講述國家的新政策、新方針,講述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告訴烈士們在他們當年的守護下,這片土地欣欣向榮、越來越好。
風霜雨雪,日月輪回,整整21年的時間,李振江老人陪著烈士們度過了7000多個日日夜夜。他始終懷著對烈士的敬仰,在這孤寂肅穆的陵園里,默默無聞地守護著長眠于此的18位英烈忠魂。
薪火相傳永相隨
“無論如何不能忘記他們,這些烈士是為了我們而犧牲的?!边@是李振江對學生們經(jīng)常囑咐的一句話。在守護陵園的21年間,李振江講述紅色故事1000余次,告訴學生們一定不能忘記歷史、忘記英雄,是他們的流血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
學生們說:“每次來陵園,看到李爺爺邁著蹣跚的步伐講解英烈事跡,我們內(nèi)心總會泛起酸楚和敬仰之情,也更加激發(fā)了我們賡續(xù)紅色血脈、厚植愛國情懷的信心和決心?!?/span>
李振江不僅對青少年革命教育上一絲不茍,在對自己的子女教育上更是嚴苛。為將革命精神永續(xù)傳承,他先后把兩個兒子送入了部隊,他們謹遵父親的教誨,秉承革命先烈的戰(zhàn)斗精神,認真訓練、積極工作,先后獲得多項表彰,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每每說起此事,李振江眼里就閃爍著亮眼的光芒,在他看來,成為那個自己崇拜的人,是自己傳承烈士精神的最好方式。
如今,烈士陵園內(nèi)草木郁郁蔥蔥,紅旗迎風飄揚,烈士紀念碑默然佇立,不知名的小花在墓碑腳下開得正緊,一位慈祥的老人在陵園內(nèi)緩慢而又堅定地走著、看著、追憶著。他知道,這段紅色歲月里孕育出的精神和烈士們所為之獻身的信仰得到了傳承,而這正是對烈士們最好的寬慰。